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发力线上 融合发展 打造全新商业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05 作者: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阅读量:1223

大书城是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展现着实体书店的整体发展风貌。2024年已经到来,展望新的一年,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书业渠道格局持续变化,实体书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纵观大书城新一年的发展规划,不难发现,线上仍是实体书店新一年的重要发力点。数字化时代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已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而实体书店有着独一无二的线下空间和不可替代的体验感,因此,对实体书店来说2024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在新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下,如何抓住读者的需求成为书店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别具体验感的空间、“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质量的服务、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书店如何拥抱消费新场景,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新年伊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采访了全国部分大书城的经营者,听一听他们2024年的新构想、新思路。

店内店外多措并举构建消费新场景

 ■吕欣容(山东新华书店集团临沂分公司临沂书城经理

新一年,实体书店在商业模式上将更加注重在线平台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从消费角度来看,消费会从有用性转向有益性,商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服务化。实体书店要基于现有平台,想用户之所想,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方面入手,探索“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的商业模式,从而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4年,在发行渠道加速分化、新技术迅猛发展、人口红利迅速消退等新形势下,新华书店作为出版发行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在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助力全民阅读深入实施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是创新活动形式,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更多地策划举办集“展销+体验+社交+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展会,将更多优秀出版物传递到读者手中。二是探索新型商业盈利模式,一方面推动互联网化运营等重点工作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店外拓展力度,密切与教育系统、金融系统、党政机关等单位的合作,突出文化活动赋能,多措并举助推门店转型升级。

门店云店互促打好线下经营“体验牌”

 ■陈茜薇(新华文轩成都购书中心策划部经理

“体验经济”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不断诱导着消费者的偏好从“足不出户”的便利性,转向亲力亲为的体验感。打好“体验牌”是当下实体书店拓展线下经营的有益思路,通过利用实体书店的空间来营造特定场景和氛围,不断满足读者追求的文化体验感。而抓准需求、做对体验、做强服务,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都是书店打造综合文化体验空间的必要条件。

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动门店与云店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方面着力开拓线上业务,聚焦包括图书与非书产品在内的店内零售和线上渠道拓展。另一方面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实体书店归根结底是文化行业,在长线视域中,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价值和对这一价值的转化能力。因此,新华文轩成都购书中心将持续聚焦主题化空间打造,输出特色文化内容,找到属于自身的文化价值。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书香河南”建设

 ■河南中原图书大厦相关负责人

2024年对图书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实体书店要抓住机遇,用数字技术打牢内容基础,用全新创意赋能优质IP,用深度服务全面触达用户,通过“数字化IP+多形态产品+课程化服务+大数据分析+用户为中心的强互动”的新模式赋能书店发展。要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在文化传承与互融中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2024年中原图书大厦将紧紧围绕“书香河南”战略,持续在实体门店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内容创新、阅读服务品牌打造、融媒矩阵渠道拓展等全民阅读创新工作上深耕细作,坚定落实好红色基因传承者、社会价值创造者、业态创新探索者的角色定位,把新华书店文化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

一是扩充文化场域,丰富服务形式。中原图书大厦将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业态,提升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图书发行为主营业务、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用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思维重新定义书店服务价值,围绕“图书+”“文化+”“科技+”,探索科技书店建设,打造沉浸阅读、定制化知识服务等文化消费新场景。二是创新活动模式,完善服务平台。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佳作以创新性的形式传递给读者,提升惠民书展、全民阅读大会等文化活动的成效性;结合“七进”活动,实现高质量图书、阅读活动进校园、社区、军营、企业等;通过沙龙、讲座、论坛为读者提供公共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和书香河南建设。三是以线上线下融合的路径,推动全民阅读基础网络建设。坚持渠道融合,通过直播和社群运营,满足读者对文化消费的个性化追求,加快线上文化阵地建设。创新营销方式,加强短视频创意策划与热点策划,不断提升内容传播的价值,实现优势突破、高效抵达,从而提升私域用户的黏性和复购率,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

联合优质资源推动场景体验新升级

 ■汪利(安徽合肥市新华书店元·书局店长

对实体书店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上升,会更注重精神需求的自我实现,阅读是人们精神文化方面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服务好读者、从读者需求出发,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突破,才能越走越远。

2024年我们将聚焦四个场的打造:青年文化“活动场”、亲子关系“促进场”、前沿科技“体验场”、未来世界“渐入场”。一是优化产品结构。以书局各楼层的鲜明主题为基础,选择更多符合不同年龄段需求的图书及多元产品,提升产品对读者的长期吸引力。二是创新品牌活动。要充分挖掘活动形式,同时不能局限于自营内容和店内活动,要打破传统意义上对于书店的见解壁垒。一方面利用店内的资源进行科普活动并整合外部资源,整体联动,打造元·书局独有品牌。另一方面把握好线上宣传渠道,将直播和短视频作为宣传的重要载体,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兼顾科普性与趣味性。

深化空间运营构建新消费模式

 ■李光波(云南普洱市新华书店思茅书城经理

2024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政策的出台表明,时代在变化、模式在变化,这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实体书店不仅要理解变化、适应变化,更要主动变化。思茅书城基于在线上业务拓展、私域运营等方面的初步探索和在非书业务的多年深耕,2024年将继续围绕构建新消费模式深入拓展。

一是调整门店商品结构,降低库存。未来门店将更注重场景陈列、空间体验,图书与非书的融合将更为紧密,并在此基础上狠抓终端销售(馆配、农家书屋、封闭渠道销售等)。二是提升营销活动的主题性、持续性、全方位性。三是利用好扩建的校园书店,探索校园阅读新模式。四是持续探索线上渠道,提升电商配套服务水平和新媒体营销能力,推动抖音、快团团、视频号等渠道的私域流量实现转化,在稳存量、拓增量的同时,寻找ToC市场的长线动能。五是持续提升员工在图书、非书、直播、教育等领域的综合业务能力。

聚焦读者需求探索阅读服务新模式

 ■闫龙(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书城副经理

2024年实体书店发展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变化是关键。随着技术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实体书店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二是关注消费者需求。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书店发展的核心。通过个性化定制、多元化发展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阅读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三是跨界合作与创新。跨界合作与创新是推动书店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可以将图书内容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此外,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书店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形式,吸引读者到店。

新一年,山东书城有三方面的构想:一是个性化定制服务。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提高,我们要更加注重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根据消费者喜好和需求,定制推荐书单、设计专属阅读空间、组织专属文化研学活动等,以提高消费者的阅读体验和满意度。二是数字化转型。通过扩大内部私域、外部私域和三方公域的运营服务范围,尝试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以适应读者的消费习惯,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社区化发展。随着城市社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们将更加注重书城的社区化发展。包括在社区内设置销售网点、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居民建立更多互动等,密切书店与社区的联系。

立足图书主业发力新业务方向

 ■王蕾(甘肃省新华书店飞天股份西北书城有限公司副经理

2024年实体书店的关注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拓展线上市场。线上渠道将成为书店新一年的重要发力点,要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优化图书场景。不仅要为读者提供图书展陈,还有丰富的营销活动,通过不断供给新内容及创新展陈场景,吸引更多消费者。三是拓展多元业务。后疫情时代,书店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要发展新业务方向,如网络销售、研学业务等,同时注重书店员工复合能力的培养。

新一年,西北书城将继续强化服务能力,创新服务理念,切实站在读者角度出发;加大营销活动的举办力度,继续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开展签售、沙龙等文化活动;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线下做好选品、融合展陈和图书推荐,线上选择多平台销售的经营模式;做好社群精准服务,在不同类型的读者社群内精准投放活动信息,实现微店、社群、店内多领域同时开展文化活动,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域布局强化“大阅读”文化吸附力

 ■湖北省外文书店相关负责人

面向2024年,湖北省外文书店将继续围绕“店内+店外”“线上+线下”推动书店建设,加快从提供纸质阅读服务向提供多元知识服务的转型。

一是“线上外文”建设。围绕目前打造的外文书店新媒体矩阵,从平台运营、视频运营、社群运营、品宣运营、商域运营等多维度,构建全渠道全媒体营销体系,打造“品牌IP+社群+场景”的营销模式,完成“线上私域+线上公域+线上商域”三域布局。

二是线下门店探索“阅读+”营业模式。围绕名社名品、名家名作,对重点品牌、重点供应商和重点书系垂直深耕,用主题陈列的方式做好内容输出与阅读引领。一方面整合和建立上游优质供应商资源库,将实体书店的流量、场景资源与产品、活动、作家等资源充分连接,推动社店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围绕供应商的优质资源,策划真正有文化内涵、有价值主张的主题阅读活动。在店内,要做好主题空间运营和配套活动落地执行,不断提升读者的文化体验感。

三是店外持续推进“书香+”项目。进一步扩大外文书店服务学校、企业、楼宇、机关单位的范围,通过“书香+”项目扩大区域影响力,为门店引流。首先要重点做好“社区共建”系列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图书角援建工作,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质图书为‘媒介’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阅读养老,文化养老。其次要深化校企合作,共创活动品牌。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联动周边更多学校,打造“新华关爱”图书角、“学习小站”读书角,推进“新时代小先生主题实践”和红色阅读品牌活动,强化“大阅读”文化服务力。

强化数实融合赋能消费新场景

 ■薛纯如(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解放路书城经理

数字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已发生永久性改变,书店只有拥抱消费新场景,成为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能激发新活力、驱动新增长。2024年实体书店要持续发挥线下门店优势和纸质阅读的独特性。要牢牢把握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利用网购平台、直播平台,充分发挥实体书店的网点优势和服务优势,为书店的经营发展赋能。

一是优化队伍建设,培育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文化复合体的经营需要。把线上直播作为实体书店重要发展方向,选拔、培养线上直播优秀人才。二是持续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增强体验、社交媒体宣传推广、社群运营构建场外连接以及即时零售满足“到家”需求等数实融合的方式,拓展门店经营;另一方面丰富实体书店阅读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联合学校开展研学活动,将门店打造成为校外研学基地。

增强读者体验由经营“书”转为服务“人”

 ■于淼(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昆明书城经理

2024年实体书店要积极由经营“书”向服务“人”转变,由依靠资源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服务创新和提升职工素质转变,由卖场空间向以阅读为主题的新兴文化空间转变。既要坚守本心做好线下门店经营,也要迎风而上挑战线上渠道,以进促稳,不断开辟新市场、满足新需求、尝试新可能。只有在多元化转型、营销创新、提升内容品质等方面不断纵深广度和深度,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以高品质的内容保持图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新挑战。

一是持续推动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为提升读者的购书体验,开设在线购书小程序、线上销售平台等都将成为昆明书城新一年的发力方向。二是探索“书店+模式”。作为文化空间的载体,昆明书城将积极优化自身空间及配套服务,对书城进行全面升级,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创新经营模式,打造多功能文化消费空间,与其他书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新媒体营销矩阵

 ■濮德超(云南曲靖新华书店麒麟分公司曲靖书城经理

2024年的书业发展将与互联网更加紧密结合,顾客的需求来源、图书阅读、商品购买都将不可逆转地、持续性地转向互联网,如何利用好网络大数据,做强线上销售将成为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做好大众图书、学生配套阅读材料、小众特需等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将是书店今后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首先,结合2023年书店发展情况来看,线上销售比重未来将继续增长,如何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线上流量转化等方面将成为探索重点。其次,要通过多种手段提升人流量,提高门店销售。一是要保持顾客的新鲜体验。通过调整商品结构、花式促销、文化活动、提升联营品质等方面强化门店服务。二是要增强客户黏性。通过升级服务品质、购物体验,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及优惠让利等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三是扩大宣传。注重多渠道宣传,通过高质量的视频与直播,邀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大V到店等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最后,针对B端团购客户要加强日常沟通和走动,预判用户需求,推动定制化服务和上门售后的全面升级。

打破传统思维以服务升级场景体验

 ■王育华(青海省西宁市香格里拉新华书店经理

新一年,实体书店要在总结过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经营理念。一是要制定销售策略。通过更多地向读者进行产品介绍和图书推荐,维护和拓展客户群,增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二是要从“卖场思维”向“服务运营思维”转变。要把书店场景转变成为真正的文化体验空间、人际交往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文化创意空间、心理疗愈空间等,通过服务和运营,实现与客户的有效情感链接,线上线下多渠道引流转化,不断增强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香格里拉新华书店在新一年要努力转变传统思维,坚持与时俱进。一是联合青海文旅打造具有“青海”“新华”等特色风格的IP多元化产品。二是采取线上运营模式,加大线上宣传推广力度,进行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三是积极促成“新华茶语”品牌与其他品牌联名,推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新产品。

打造“书店非书店”新空间

 ■陈骥(湖南新华益阳书城图书业务部部长

2024年书业仍有一段较为艰难的路要走。目前,整体经济情况仍未明朗,这会导致一部分人在精神层面的消费欲望持续走低,不管是线上图书商家还是民营书店,都将面临严峻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新华书店拥有强大的底气与魄力面对困境。大书城在新一年将通过独特的线下体验感和高质量的服务,让越来越多有精神文化追求的顾客能够毫不犹豫地选择新华书店。

益阳书城将继续以发散思维经营探索,将“书店非书店”的概念进一步落实,稳中有进地拓宽业务板块。一是拟将书城打造成当地中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基地。将“小店长”等益阳书城老牌的活动优化升级,为非书品销售锦上添花。二是要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一方面图书选品要根据消费者定位突出独特性,另一方面在空间视觉设计与物料摆放上突出服务的消费导向。三是持续优化门店场景。让读者在书店有获得感、交流感,增强书店与读者之间的黏合度。创新体验场景,根据文化活动的主题,将卖场的图书与非书产品融合,从而提升客流量和读者到店频次。四是实现社群精准服务。将活动信息在不同类型的读者社群投放,实现线上、社群、店内多领域同时开展文化活动,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强化社群建设拓展多元业务强化个性化服务

 ■王蕾(河北新华邯郸书城经理

2024年邯郸书城的新构想将围绕提升消费者体验、拓展业务范围、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展开,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书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书城是邯郸书城新一年的工作重点,通过建立书城线上服务,提供电子书、音频书等数字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此外,通过线上平台举办线上读书会、作者签售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二是打造主题书店。为吸引更多消费者,邯郸书城将尝试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主题专区,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普等主题区域。通过环境的搭建,来展现书城与众不同的服务理念,既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又能提升书城的竞争力。三是强化社群运营。一方面通过举办线下读书会、讲座、亲子活动等,增强与社群粉丝的互动,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社群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四是拓展多元业务。除了传统的图书销售业务,邯郸书城还将拓展如定制文创产品、组织研学活动、开办科普智慧馆等相关业务,增加书城的盈利渠道,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五是强化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服务。六是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宣传推广书城特有的、结合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跨界融合创新提升读者文化体验感

 ■李娜(安徽淮南新华书店淮南图书城店长

2024年,书业可以通过与教育、娱乐、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实体书店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拓宽发展空间。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被更精准地捕捉与分析,为书店向读者提供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定制化的阅读内容,包括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电子书、有声书等。这种个性化阅读的趋势将使书业从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和忠诚度。

淮南图书城在新一年的经营中,将贯彻以顾客为本,以优质服务为基础,以创新为突破点的理念,努力提升各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向数字化转型,打通供销链路,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多元业态相互融合,提升读者的文化体验感。此外,深挖B端与C端客户群,让新华书店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适配政企需求推出定制服务

 ■姜海兰(哈尔滨市南岗新华书店经理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成为图书行业的新趋势,随着数字化快速发展,图书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因此,实体书店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提高竞争力。

一是提升新华品牌价值,打造城市文化名片。2024年南岗新华书店坚持“诚信、敬业、团结、创新”的宗旨,提升新华品牌的宣传力度。书店将进一步盘活“红色展架”宣传,深挖政企服务需求,输出阅读服务。通过策划名家讲座及签售、流动售书进基层、中共党员优惠购、推进红色研学等专题活动,发挥“在场”优势,将南岗新华书店打造成为“全市党员学习打卡地”。二是建立抖音直播矩阵,释放私域流量效能。南岗新华书店将以抖音直播间为主要阵地,加大线上平台推广力度,增加读者线上购书体验感。积极搭建线上社群,定期开展线上活动和发布重点图书信息,拉动进店客流。三是拓展书店服务,让课后托管成为新亮点。“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填补学生的课外时间,是书店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我们将以打造课后服务阅读主阵地为核心,调整空间业态,推出具有吸引力的营销活动,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四是加强运营团队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策划以“琴、棋、书、画、茶艺、花艺”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营销活动,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推出定制服务方案,开辟“国学讲堂”“阅读沙龙”等空间服务,打造龙江旗舰阅读阵地。

五方面重点发力多维度实现转型

 ■陈凌跃(厦门市新华书店中山·阅埕副经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籍的形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和电子书。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生动化。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读者有了更多阅读方式的选择,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数字化阅读的快速发展下,我们既需要考虑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保障读者的权益等问题,也需要思考如何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找到平衡点,使图书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文化发展和知识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体书店要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实现转型。一是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加咖啡、茶饮、文创产品、艺术品等多元化商品,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同时,设立阅读区、讲座区、写作区等,为顾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二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线上书店平台,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阅读服务。同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年轻读者。三是拓展定制化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定制专属文创产品,并根据顾客的阅读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图书推荐、购书建议等服务。同时,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签售会等活动,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和黏性。四是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与其他文化机构、企业等进行跨界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扩大书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与学校、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公益阅读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五是打造文化教育中心,为读者提供各类文化知识培训课程。如开设写作课程、艺术鉴赏课程等,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声音

 张升(内蒙古新华书店副总经理

2024年,更多图书市集的开展将把好书带到读者面前,出版机构推出的个性化、定制版出版物预计受到欢迎,并通过新媒体渠道大放异彩。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过程中纷纷涌入新媒体赛道,总体而言书业将呈现向上的繁荣景象。然而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问题愈发重要,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和书业同仁的更多重视。

2024年内蒙古新华书店将继续以“创新、适应、融合”为引领,不断提升门店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金(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文化广场分公司市民中心书店店长

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想要书店发展勇立潮头就必须加快步伐,跟上时代潮流。新一年我们蓄势待发,立足数字化,通过打通线上渠道、打造文化新体验,创新书店销售方式,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激活线上线下客群消费潜力,实现在线与在场相结合,持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文化盛宴。

山西长治图书大厦相关负责人

2024年进军线上会是大部分书业同仁的选择,尽管线上发展对书店来说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但狭路相逢勇者胜,追求新尝试才能有新突破。长治图书大厦除了持续探索多元经营之外,将大力发展线上业务,通过多项举措在新赛道拼出一席之地。此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出台行之有效的“价格保护”政策,为线下实体书店提供更多生存空间。

星(贵州新华文渊超市紫林庵店卖场主任

2024年“元宇宙”依旧是书业的热门概念,布局发展“元宇宙”已是业内数字技术领域的共识。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巩固提升新华书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功能作用方面狠下功夫,打造城市文化消费新场景、新空间,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元宇宙阅读空间”结合原有零售业态为模式,探索科技、文化、阅读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创新“出版+科技+阅读”新业态,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全民阅读和构建书香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史娅宁(内蒙古包头书城副经理

只有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不断更新经营理念,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稳中求胜。2024年,包头书城将不断开拓新服务,增强读者体验,借力“内蒙新华马上购”微信小程序,开展“云”逛书店、作家见面会、书迷狂欢节等线上线下活动,充实人们的文化生活,以书香沁润靓丽北疆,在拉动销售的同时,扩大新华书店的品牌影响力。

陈昌树(福建福州福书轩店长

文化觉醒的时代已然到来,提高文化自信,以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强大内驱力,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成为共识。福书轩作为全新的“福文化”宣传窗口及阵地,2024年将继续深挖“福文化”内涵,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继续闪耀,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福书轩将继续以“图书+”的模式,开发具有福文化特色的伴手礼。以图书中的内容为创作元素,以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闽都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为核心,融入生活美学为重要支撑,将传统“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实用性的“福文化”衍生品,引领“福文化”伴手礼消费潮流。